陜西教育信息網(wǎng)訊(通訊員:張美玲)在兒時的記憶中,新年是從臘月開始的。家家忙著為迎新年做準備,吃得穿的用的都得備好了,手頭有活的趕著日子完工,仿佛忙完這一茬就可以徹底休息了,因為有盼頭忙碌中帶著滿眼的喜氣。晚上的爐火前母親總是要對今天所做的事來個“盤點”,做了啥,還有哪些沒做的要一一安排好。“臘月真忙啊!”雖然這樣想著但心里還是倒數(shù)著新年到來的時間,在忙碌中尋找自己的樂趣。看日子,“掃揚塵”,全家齊動手誰也不會偷懶,因為是為迎接新年干的格外認真。宰豬也是件大事,也是要挑個吉日。還得請上幾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來幫忙,宰豬小孩子是不準看的。雖然之后的燙洗,分割大師傅做的很麻利,但我們的樂趣可不在這上面。真正吸引我們姊妹的卻是母親煉的油渣。
記憶中每次煉油都是在晚上,白天母親忙著拾掇割下的肉,吃新鮮的鹵的做煙熏肉的煉油的,都得提前分類、腌制,煉油的還要切成小塊,等做完這些往往已經(jīng)是晚上九十點鐘了。已經(jīng)睡眼朦朧的我只要看到母親往灶膛里添柴火就睡意全無了,因為我們都猜到母親要開始煉油了。也不用誰叫姊妹倆爭著幫母親添柴把火生的大大的,趕快站在母親身邊等。看著她將切好的板油和一些膘薄的去了皮的肥肉倒進鍋里,只聽見刺刺啦啦的聲音混著熱氣,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母親拿著鏟子不停的翻著以免粘鍋。漸漸的鍋里的肉由白變黃,越縮越小,油也越來越多,母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陶罐,一邊翻一邊將滲出來的油都舀到陶罐里。這時鍋里的肉塊已經(jīng)變成金黃色了,香氣四溢,我早已經(jīng)急不可待了,幾次三番想用手夾,母親一邊輕聲呵斥“小心燙到”一邊用鏟子在鍋里翻,給我挑出來一塊金燦燦的帶著瘦肉的油渣子,胡亂吹上兩口迫不及待的放進嘴里,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油直冒,一邊哈著氣一邊嚼著這美味,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第一口已經(jīng)進肚里了,吮著手指頭再回味下。這時灶臺邊已經(jīng)多了一個碗里面早已裝著半碗金黃的油渣,騰騰熱氣中母親的額頭布滿細密的汗珠笑吟吟的看著我們狼吞虎咽,那個香啊!一直帶到夢里。
等我們都睡下了,母親還要把煉好的油渣裝起來,等冷了就會粘在一起。因為有一層油包裹著油渣可以保存很久,吃到來年夏天都沒問題。母親還會用油渣做成油渣餃子,烙油渣餅。
這些美味啊,伴隨了我整個新年。它們也伴隨了我整個童年。后來家里再沒有養(yǎng)豬了也就在沒吃過油渣。我的油渣恐怕是再也吃不到了。聽說油渣現(xiàn)在也是一道名食呢!一直沒有吃過。怕終究不是我的道地的油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