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至31日,商洛市三岔河鎮三岔河村文化廣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由心連心文化藝術愛心聯盟與商洛市慈善協會聯合主辦的"攜手慈善 情滿商洛"公益慰問演出在這里激情上演。心連心文化藝術愛心聯盟、商洛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張興民、原西安易俗社社長,國家一級演員編劇冀福記、商洛市慈善協會副會長郭萬寶、著名青年歌唱家、作曲家姜二莉、國家一級演員兼主持人王科學、商洛丹曲大舞臺的秦腔演員們、以及感恩歌手楊燕龍、為當地群眾奉獻了一場融合傳統藝術歌舞表演以及秦腔視聽盛宴,吸引了周邊兩千多名村民到場觀看。
演出在莊嚴的升國旗、奏國歌儀式中拉開序幕。緊接著,精彩紛呈的節目輪番上演。歌伴舞《我和我的祖國》,以激昂的旋律、優美的舞姿,抒發了對祖國熾熱的熱愛;情景劇《我的中國心》從獨特視角再現 “國共合作” 場景,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美好期盼,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歌手深情演繹歌曲《秦嶺最美是商洛》,憑借清亮的嗓音,將商洛的山川之美、人文之韻展現得淋漓盡致,飽含著對家鄉的無限眷戀。舞蹈《十送紅軍》帶領觀眾重溫革命歲月,歌曲《梨花頌》展現了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花鼓戲《情暖山“裝”》講述了援助貧困學生的感人故事,節目現場掌聲陣陣,氣氛熱烈。
在群眾的熱烈的掌聲中,原易俗社社長、國家一級編劇、冀福記先生率先登臺,高度表揚了愛心企業家張興民,成功后不忘家鄉,堅持為家鄉慈善事業做貢獻,多次帶領心連心文化藝術愛心聯盟給家鄉的人民演唱紅色情景劇和歌曲,并現場送上書法作品福龍、福鳳為慈善演出活動賜福。秦腔演員們領銜演繹 ,傳統藝術煥發新機,從秦腔舞臺到田間地頭,從文化惠民到產業振興,這場跨越城鄉的公益演出,不僅為三岔河村帶來了歡聲笑語,更播撒下文化振興的種子。鄉村振興:文化與慈善的雙向奔赴,商洛三岔河鎮地處秦嶺腹地,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櫻桃、中華蜂養殖等產業是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然而,交通不便與市場渠道有限曾制約其發展。心連心藝術愛心聯盟的持續介入,為當地帶來了新的機遇。
此次演出演職陣容強大,來自心連心總會及河北、貴州、黑龍江等分會的150名演職人員,專程從西安趕赴商洛,將精心編排的文藝節目送到山區百姓家門口,圓了鄉親們在家門口 “看大戲” 的心愿。為觀眾帶來一場涵蓋聲樂、舞蹈、情景劇、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視聽盛宴 。
愛心企業家張興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藝術的根在人民,我們要用最好的作品回報這片土地,讓傳統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綻放新光彩。",據悉,此次惠民演出的發起人——心連心文化藝術愛心聯盟創建者張興民,作為土生土長的商洛人,始終心系家鄉發展。多年來,他不僅組織各類文化活動豐富鄉親們的精神生活,還積極投身商洛慈善事業。持續資助貧困學生、慰問孤寡老人。
他先后向商洛偏遠山區10所學校捐贈款物,價值20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4人;出資200萬元,修橋3座、建路3公里,并修建1個村文化廣場。為助力鄉村振興,投資600萬元建設產業大棚,實施農業發展項目,帶動當地100名群眾就業。此外,向商州區三岔河鎮、閆村、楊峪河等鎮村的困難群眾送去電視機50臺、家具100件,以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總價值68萬元。據統計,20多年來,他累計捐款捐物近2000萬元。
十多年來,他多次帶領團隊開展公益慰問活動:為環衛工人送去關懷;走進南京、杭州、珠海、北京等地的敬老院,給老人們送去溫暖;奔赴黑龍江,慰問抗戰老兵。此外,在抗洪救災、抗擊疫情期間,以及面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革命老區群眾時,他和團隊同樣不遺余力,奉獻愛心 。
連續十幾年,每逢農歷三月初三,都會在家鄉開展惠民慰問演出活動。活動邀請困難群眾、農民工等約兩千人前來觀看文藝演出,并為他們免費提供大燴菜。
此次“攜手慈善 情滿商洛”惠民演出,既是一場文化盛會,也是慈善精神的生動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弘揚慈善文化、帶動社會各界參與慈善事業樹立了典范。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愛心人士和組織投身慈善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總監 文峰 編輯 幽蘭 喬亮 崔佳俊 萬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