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雙減”政策,是黨和政府堅持教育事業公益性、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其核心是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對學校教育要求更高,其實質是“減負”“提質”。作為鄉村學校,我們只有立足校情、班情、學情的前提下,鉆研教材,發展素養,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才能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分層推進,才能真正做到“減負”“提質”。提質的核心在課堂,課堂不變不改,提質是空話。所以,我們的課堂要多關注“質”,而非簡單執行“減”。為做好教育的“加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校進行了有效的實踐探索。
一、教師樣子
1.教師們在“雙減”背景下為了上好一節課,校本研修實現了專題化模式。教學中有專題,有碰撞,有提煉,有提升,有跟進。倡導課題式教研,問題即課題,教師帶著問題,通過合作性實踐,在學習共同體中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教學知識和實踐智慧。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2、不斷學習鉆研教材,立足本班學情,深究課堂。打鐵還需自身硬,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必須有過硬的學科專業素養。
3、培養教師不同時期不同年齡該有的樣子。入職三年內教師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青年教師要成為做讓自己心安的老師。中年教師要成為讓學校驕傲的老師。老年教師要成為讓歷史銘記的老師。
4、要有敢于挑戰自己的樣子。凡事不去做成功率0%,試著做成功率20%,好好做成功率80%,拼命做成功率100%。站著不動永遠是觀眾,在拼搏的年齡就要傾盡全力。
5、編劇、導演、演員多重角色的瞬時變換。把課堂當作舞臺,教師要通過不斷地角色轉變,驅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緊密圍繞課堂目標,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引導學生以在潤物無聲,水到渠成的情境中生成知識和技能。
二、課堂的樣子
課堂不是用來“聽”的,是用來“參與”的。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教育理論轉變的體現。
1、教師不是主演,而是導演、裁判和學生的引路人。
2、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每個學生身邊,學會傾聽,學會關注學困生。
3、課堂必須有學習目標。目標是統領,目標是課堂檢測的依據。
4、學生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課本上能找到不講,讓學生自己找。
5、課堂必須有自學的過程、同桌討論過程、師生互動過程,必須有掌聲、笑聲、討論聲,該靜就靜,該動就動。
6、課堂不是優秀生的表演場所,是每個學生的主陣地。教師更多關注學困生,讓優秀生成為學困生的“小”老師。
7、課堂不是追求完美地方,而是留下許多遺憾的地方。
8、課堂上學生要有五動,動手、動腦、動嘴、動腿、動筆。
9、課堂必須有當堂檢測,必須做到有檢必閱,有閱必總結和反思。
10、課堂必須有延伸、拓展和追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生成的前提下,通過延伸、拓展和追蹤使各個層次的學生有獲得、有提升、有思考、有疑問。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實現“雙減”落地,根源在課堂。學校要尊重教育規律,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教師要尊重教學規律,改進和完善課堂。未來,我校全體教師將繼續做好課堂提質的“加減”,不斷助力學校的“雙減”工作行穩致遠。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1月
07 / 06月
08 / 06月
14 / 04月
25 / 04月
18 / 05月
23 / 03月
24 / 05月
18 / 05月
17 / 05月
08 / 06月
16 / 04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