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粽飄香,此時此情不僅讓我想起了兒時的時光。兒時的端午節,對我這個出生在渭水河畔人家的孩子來說,有太多的回憶。
奶奶對端午節很是重視,記得小時候,她并沒有給我們講端午節的來源,愛國詩人屈原投江的故事,只是張羅著包粽子。每年端午節清晨奶奶總會給我們手腕腳踝系上五彩花繩,手心、腳心、耳朵抹雄黃酒,門楣上插兩根艾草,吃上濃濃清香的粽子 ,在用煮粽子的水洗個臉后去學校。
家鄉永遠沒有寂寞,一年四季都散發著田園般的鄉土氣息。記得我小的時候,離端午節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奶奶就和山應婆一起到渭河灘竹園旁蘆葦蕩里打粽葉,時代變遷蘆葦蕩已經早承包出去,現在好像是一半種的果樹一半是砂廠。山應婆也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去年端午節前夕奶奶說起今年有給剛出嫁的堂小妹送粽子,說起粽葉奶奶說不知道現在渭河灘還能找到粽葉不,我說要不咱去逛逛。于是我奶奶約好第二天一起去打粽葉。清晨,奶奶喚我起床,和她一起去打粽葉。瞬間仿佛就可以吃到粽子的欲望,滿滿地支撐著我,興奮地隨著奶奶叫上二娘,弟弟,弟妹,駕著小車到渭河灘河堤岸打粽葉。在大家的幾番尋找下終于找到了蘆葦,一起躲入蘆葦塘中,尋那又寬又大,但不能太老的葦葉,仔細地不把它弄裂開了,碼成一摞。這時大家才感覺到自己弄的粽葉都爛了,只有奶奶的又整齊有完整,我們兄妹幾個深深感受到了打粽葉的不易。
端午節前一天早上奶奶早早的讓媽媽把粽葉煮好泡在水盆里,泡好圓米,大棗,花生米。奶奶和對門三媽,媽媽一起包粽子。幾個老人像變戲法似得把泡好的糯米,洗的干干凈凈的紅棗擺出來。坐在小院中的奶奶,一雙巧手將幾片葦葉交錯一下,摟一把盆里泡好的糯米,放在由葦葉圍成的小槽中,再將一枚紅紅的大棗和花生米,嵌入其中,只見葦葉翻飛兩下,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我趕緊把奶奶準備好的馬鐮(應該是馬蘭,葉子細長用來綁粽子)遞給奶奶,看奶奶自如地把那個小粽子捆綁的服服帖帖,然后小粽子又被泡進了水里。一上午我忙碌的視線總在母親的雙手間穿越,把太多的美好織成我記憶里最美的畫面,記憶這奶奶和母親親手包著粽子,聯想到有著親人味道的香甜的粽子。高壓鍋更方便快捷但是太小,還是使用尺八小鍋煮粽子,粽子經過一個晚上的慢火蒸煮才會又甜又糯,奶奶總是先剝給我們吃,那份濃濃的親情日久彌香,永遠留在我的心。
在成長已漸漸遠去的逝水年華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忙碌,讓心也變得懶散與慵怠起來,記憶更是在繁雜的歲月砥礪中漸漸淡去曾經的美好。但是每到端午節,我依然會尋回奶奶那里,在尋找葦葉,挑選糯米,商量包粽的種類,以及慢火燉,講她年青時候晚上包一大蛋籠粽子晚上煮好,早上走三十里路拿到鐘樓北街城隍廟前賣完,再趕三十里路回來繼續割麥的故事。吃了很多美味的我,已不再眷戀粽子的清香,但我卻希望這份美好能不斷喚醒我漸趨疲憊的心,讓那顆感恩的心永遠停留在奶奶每一次親手勞作的細節之中,每個端午節清晨都能吃到香甜的粽子,手心腳心耳朵都能有人給我抹上雄黃酒。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