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生機蓬勃,像青年人一樣熱烈地走來了。灼熱的陽光是他燦爛的笑臉,迸發的熱量是他蓬勃的朝氣,他催人奮進,促人成長。在這樣的夏天,我與許多熱情的伙伴們一起,加入了英文學院暑期三下鄉支教團隊,希望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有那種超乎平常的感覺。
在加入英文學院暑期三下鄉旬陽支教隊調研組的同時,我參加了家鄉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入民政局實踐崗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實習的經歷幫助我更實際地感知到了民情民生,也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調研的意義。由于我所在的實習崗位與社會養老相關,和調研組的同學們討論之后,我們決定將調研選題之一確定為“城鄉養老差異”的研究。實習期間,我跟隨同事一起對家鄉的幾家養老院進行了走訪調查,在工作過程中我了解到,其他地區的養老院發生了多起由于管理不當導致的傷亡事故,目前我所在地區的民政部門正在對養老機構進行嚴格的安全隱患排查,并要求其完善正規手續、加強專業管理。這些調查經歷使我直接地了解到了目前社會的養老部分問題,對本次調研主題的認識也更加豐富了。
目前我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由于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家庭,有“養兒防老”的觀念,養老機構可能并不是大多數家庭贍養老人的選擇。而我認為,正是由于這種觀念的束縛,才導致了社會對養老機構的關注度普遍不高,而逐漸增加的養老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為了迎合養老需求的機構快速發展,卻忽視了最重要的服務質量問題。
由于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觀念影響,中學時期我從未關注過社會問題,走出象牙塔后,對社會的關注也只是局限于“感覺上”和自己有關的事物。在參加本次暑期實踐活動之前,我對養老這一概念的認知也僅僅停留于“養老保險”、“退休金”等零散的詞匯上,偶爾看到新聞報道中的一些相關事例也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并不會過多關注。然而無論是實習過程中的見聞還是調研過程中搜集到的數據與信息,都讓我逐漸意識到養老問題并不是停留于新聞報道的文字里,而是真實存在于我們日常的生活中。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青年有過這樣的期待:“當代中國青年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我愿意去做一只社會的信鴿,將百姓的生活狀況傳播到神州大地,讓中華兒女知道生命的河流正不息的流淌。在中學生時代,我們對社會的感知十分局限,所以在進入社會前一步的大學階段,我們應該大膽邁出探索實踐、了解社會的步伐。“只有經歷過的事情才是真的”,這句話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實踐的意義絕對不應該僅僅是停留在文字層面的報告,更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由我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帶給我們的新的想法甚至改變。實踐的過程或許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但一定會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帶來從未有過的感悟。
夏季,是讓眾學子矚目的日子。夏季對于學生而言也是收獲的季節。短暫的進入社會讓我們汲取學校分外的成長精華,暑期社會實踐就是一劑成長藥水,它用疑問打開我們的好奇心;用歷練滿足我們的求知欲;用成果賜予我們成長的收獲。我十分慶幸能有這樣的實踐調研經歷,讓我們有機會發現身邊更真實的社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得到參與社會建設、與社會共同進步的滿足感與自豪感。我想,社會實踐也是新時代的大學生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的一門必修課,上好這門課,我們才能真正成長為同時具備科學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有用人才,在工作中為不同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將會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努力做到在實踐中感悟時代,緊跟時代,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通訊員 李逸妍)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