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信息網訊(盛榮康 羅潤)選擇了教育,就是選擇了奉獻;留在了教壇,就是留住了信念。韓城市龍門鎮初級中學教師陳富杰用樸素的理想和執著的信念,在鄉村教育的天地里默默守望,在付出和給予中,感受著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韓城市龍門鎮初級中學教師陳富杰利用課間為學生進行學業輔導
育人從“心”開始
在連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以愛為源,以校為家,嚴慈相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創新形成了集常規管理與創新管理于一體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學校班主任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善于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有一次,他了解到班上學生有打架的苗頭,他利用午休時間,單獨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先傾聽學生的感受,再詢問事件的原因。待學生情緒穩定后,再從家庭、學校、班級、自身等方面給學生詳細講解利害關系,讓學生反思事件中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他還通過給學生講述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使學生明白要學會忍耐,不能逞一時之勇,生活中還有更重要更美好的事情可以做,逐漸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便放棄了打架的念頭。他了解到該生家住山區,家長忙于勞作,對孩子的在校情況關注了解較少,便要求該生每天用自己的手機與家長通話不少于三分鐘,向家長匯報自己在學校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不久,這位學生的思想逐漸有轉變,上課聽講更認真了,作業完成更及時了,遇到難題也會主動來找老師答疑解惑,班上很多同學也更愿意和他交朋友了。

韓城市龍門鎮初級中學教師陳富杰組織教師召開教研組會
“互聯網+”讓教育更深入
結合時事熱點、網絡熱文對學生進行知識補充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是陳富杰教育方式的一大特色。在他的微信里,關注了眾多教育類公眾號,收藏了許多關于學生成長方方面面的文章,他會利用班會和課余時間,精選一部分文章,組織班上同學一起學習,同時會通過家長微信群,和家長們一起分享先進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優化教育方式,同時形成家校共育。這學期,他常常組織學生觀看中央電視臺《信·中國》節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真實感受歷史的細節,感悟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號召學生們向英雄先烈們學習。“江歌案”在網絡上爆出時,他組織學生詳細了解事件的始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討論這件事帶給大家的啟示。通過新聞話題“36歲下崗收費大姐和83歲奶奶應聘阿里”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不懂得學習的人,正在被這個時代淘汰,想要不被取代,就要有隨時隨地學習的能力,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針對畢業班學生反饋的八年級知識點遺忘較多的情況,陳富杰在寒假期間還利用微信每天更新發布作業,學生完成后拍照上傳,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實時反饋點評,使學生提前進入中考復習季。
潛心教學 精心上好每節課
教學中,陳富杰常常多方查閱資料,在準確把握課標與教材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反復設計教學方案,仔細推敲每一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精心備好每一節課,特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培養,課堂組織嚴謹高效。
他的堅持與執著使他在短短十幾年迅速成為物理骨干教師。陳富杰先后承擔了“陽光師訓”“送教下鄉”“黨員優質示范課”的示范課教學任務。在韓城市“新常態·大視導”省級教學能手課改示范課活動中,由他講授的物理課《力》設計巧妙,講練結合,能夠以點帶面,發散引導,獲得了參訓同行的一致好評,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韓城市龍門鎮初級中學坐落于“大禹鑿山導河,鯉魚竟躍龍門”美麗傳說發生之地,東臨黃河,西依梁山。陳富杰就如同黃河岸邊的擺渡人一樣,看著一批批龍門學子魚貫而入,比肩而出,默默地為他們的人生擺渡、護航、堅守……鋪設著學生探究精彩世界的道路。(文/盛榮康 羅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