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信息網訊和藹可親的孫校長把《于永正與五重教學》這本書親自遞到的我手中時說了一句:“小莉要多讀書,看完寫好讀后感發給我,我會再送你一本”只有書本和鏡頭中才有的畫面,而我卻遇到了,心里暖暖的。加入孫郡霞名師工作坊這個大家庭已有半年之久,對于之前少有機會學習的我來說,從起初的興奮到過程中的茫然,似乎無從下手。只有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想進步唯有好好學習,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挺拔是需要堅實的地基作為前提的。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我們與名師學習時,尤應如此,因為每一個名師都會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在學習和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且有益于學生的成長,這就是學習。翻開《于永正與五重教學》前言中看到一句名言“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他似乎也在詮釋作為一名老師更要做到“不忘初心”。
一路走來一路盤點,這本書從于永正的生活環境,上學期時遇到的兩位好老師,自己讀師范的經歷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自己成長的經歷?!按蟮聼o形,大化無恒。讀無字之書,行無言之教”于永正秉承這樣的教學理念,并做到言傳身教,用“影響”和“激勵”這兩大教育法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奇跡。
于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學語文,積淀了5句話: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簡稱“五重教學”。讓我有機會對語文教學有了重新的認知。
一、重情趣
他認為“情”字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最需要老師的同情、理解。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學中,對于某些差生的表現,我們為什么生氣、憤怒,甚至出現了不理智的行為,就是因為忽略了學生之間個性的差異,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結果。所謂“差生”,只不過在學習上比別人遜色一些,在其他領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許多“差生”在成人后變得很有出息,而且對老師也很有感情。除了有情在語文教學中還要體現“趣”字,上課絕不是憑著課件、教具、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合作來體現,而是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沉入文字之中尋“趣”,教學設計要有新異性。另外一點,先生強調教師要有幽默感,幽默是教師強有力的助手,它能是使學習變得輕松,能使師生在愉悅的交流中融為一體。
二、重感悟
什么是感悟?于永正認為,就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會。怎么悟呢?一個字:讀,一邊讀一邊想。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個“讀”字,什么語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這一部分的講述中著重講解了他在教學中是怎樣體現一個“讀”字的。從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一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在課堂上他會用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每個人都讀通順,一部分人要讀出感情讀到精彩之處達到熟讀成誦。
三、重積累
學習語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語言靠積累,能力靠實踐。積累,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的積累。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點,都學不好語文。第一,語言的積累。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讀和背;重視課外閱讀;把做讀書筆記作為一種重要的積累手段。第二,生活和感受的積累?,F在的孩子對大自然、社會接觸得太少,活動也太少。學生生活單調,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再加上書讀得少,這勢必影響他們的理解,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于先生建議:經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帶到博物館去,經常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學生的生活豐富了,感受自然就增多了。與此同時,語文老師更要有積累意識,語文教學重積累,才能得心應手。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如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四、重遷移
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運用。語文是人類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當然掌握了就是運用。在教學中,要邊學邊用。美國著名的教育家特而福特提出了一個口號叫“為遷移而教”;孔子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學而時習之”和“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論,強調的也是一個“用”字。學了不用,或者不會用,知識就成了死的了。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是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什么叫“會讀書的人書越讀越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會讀書的人。怎樣進行由讀到寫的遷移呢?從大的方面來說,小學生的作文練習,都是由讀到寫的遷移,所以應該十分重視作文訓練。總之,語文教學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題,多讀書。要讓孩子讀出靈性來,寫出童真來。
五、重習慣
先生所談的習慣包括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他特別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最大的成功。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愛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而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成,先生還特別重視“身教”而影響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靜心閱讀孫校長送的這本《于永正與五重教學》,在讀的過程中我會看到自己的教學中存在太多的空白和不足之處,要不斷反思自己并把學到的點點滴滴用到我的教學工作中去,填補自己的漏洞,促使自己不斷去學習,有機會我會積極參加工作室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通過學習,不斷去開闊自己的視野。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希望通過后續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