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繡花針在棉布上穿梭出千載風韻,當剪刀在紅紙上綻放出鄉土繁花,當八打棍的鏗鏘之聲激蕩校園,寇家河中學的校園迎來了一場跨越古今的非遺盛宴。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6月13日上午,千陽縣文化館精心組織剪紙、刺繡及八打棍、燕伋傳說等省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走進寇家河中學,將“非遺種子”深植于青春沃土,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校園中構筑起守護民族根脈的堅實陣地。縣文化館王春江館長、非遺文化干事喬亞萍及縣文化館相關同志和寇家河中學七八年級全體師生參與了本次活動。
指尖技藝,傳習匠心
活動現場,非遺魅力如春風化雨。四位刺繡傳承人攜精美繡品,絲線飛舞間,千年紋樣在布料上煥發新生,花草競放、瑞獸靈動,引得師生屏息贊嘆。三位剪紙大師以剪刀為筆,紅紙為卷,寥寥數剪,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便躍然眼前。傳承人現場悉心指導師生體驗刺繡、剪紙技藝。師生們熱情高漲,紛紛執針拈剪,在經緯穿梭與紙屑紛飛中,親手觸摸傳統工藝的溫度。盡管大家的手法還略顯生疏,但每一個人都沉浸在創作的樂趣中,感受著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感受著“慢工出細活”的匠心真諦。
棍影傳說,文脈激蕩
八打棍是千陽縣的傳統民間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操場上,八打棍傳承人矯健登場,一招一式盡顯秦人風骨,棍風呼嘯處,引來陣陣喝彩。學子們緊隨其后,在模仿與練習中體悟這門古老藝術的力量與智慧。一張一弛,一招一式讓非遺八打棍不再是抽象的文化名詞,而成為校園里可觸可感、可學可練的鮮活存在。
燕伋是千陽的歷史名人,他“尊師重教”的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遠的教育意義。教室內,燕伋傳說傳承人娓娓道來燕伋《巧斷官司》的精彩故事,讓師生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古代,深切感受到了燕伋的智慧和仁德,讓先賢遺風,浸潤少年心田,滋潤品德涵養。
深培沃土,守護根脈
此次千陽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活動,以“活態傳承”為核心,形式生動,內容豐富。不僅讓師生們近距離欣賞到了非遺作品的精美,還親身體驗到了非遺技藝的魅力,深入了解了千陽本地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故事。學生們在沉浸式體驗中,不僅驚嘆于家鄉非遺的絢爛多姿,更深刻理解了守護文化遺產的時代責任。
正如寇家河中學任世榮校長所言:“非遺傳承從校園起步,從孩子抓起,我們播下的是傳統的種子,收獲的將是文化自信的參天大樹。”當千陽剪紙的吉祥圖案貼滿教室窗欞,當八打棍的呼喝聲成為課間律動,寇家河中學的每一天都在書寫非遺傳承的新篇章——讓古老技藝在青春脈搏中永續,讓文化薪火在少年肩頭代代相傳,讓青少年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滋養中健康成長。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2 / 01月
21 / 09月
23 / 05月
23 / 10月
24 / 10月
30 / 10月
18 / 09月
06 / 11月
03 / 07月
01 / 06月
24 / 10月
視頻
原創
標簽
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