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樊川:一步一景皆唐詩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筆下樊川的秋色,如今仍在這片土地延續。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樊川沿線分布著杜公祠、牛頭寺、華嚴寺等歷史遺跡,沿途麥田層疊、村舍錯落,與終南山相映成趣。來自北京的游客王女士感嘆:“走在田間小路上,仿佛能聽見杜牧吟詩的聲音。”
文化賦能:古村落變身“詩意棲居地”
當地政府近年來通過修復古建筑、打造詩詞步道、舉辦“樊川詩會”等活動,推動文旅融合。位于樊川腹地的桃溪堡村,依托“人面桃花”典故發展民宿經濟,游客可體驗唐代服飾打卡、田園采摘等項目。村民張師傅告訴記者:“以前年輕人往外跑,現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從杜甫“夜飲樊川酒”到杜牧“樊川別墅”的千年文脈,樊川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一座活的“唐詩博物館”。如何讓詩意的棲居與現代旅游共生,或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課題。
樊川為西安城南少陵原與神禾原之間的帶狀河谷,唐代是貴族別墅區,杜牧晚年定居于此并編撰《樊川文集》,現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總監 李明 文峰 編輯 喬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