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旬邑縣嚴格貫徹落實各級政策,認真履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職責,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切實提升管理水平,營養改善計劃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到吃得營養”歷史性轉變,惠及全縣學校48所1.6萬名學生。
強化“三個保障”,守住黨和國家的“愛心餐”
強化配套經費投入保障。縣委、縣人民政府多次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部門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和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將其列入全縣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組織專人前往先進地區學習借鑒經驗,推進營養餐供餐模式改革,將食堂全部收回交由學校自主經營,采用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進專業餐飲管理公司,在鎮(社區)48所規模較大學校設加工點現場加工供餐。縣財政每年配套5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從業人員工資、配送費、水電費等食堂運行保障費用,確保國家每生每天5元的膳食補助“應享盡享”,讓廣大農村學子和家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近年來,投入資金2834.18萬元,新建農村中小學標準化學生食堂48所,建設面積12261平方米,為營養餐的實施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撐。
強化業務人員配備保障。準確把握營養改善計劃的政策內涵。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教育局局長為辦公室主任,衛健、財政、市場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和督促各鎮辦(學校)抓實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同時,實行分級責任管理,建立縣、鎮、校“三級”管理機構,配備相關業務人員,將營養改善計劃與教育教學工作同步推進、同步實施、同步考核。
強化部門聯合督查保障。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嚴格督查各校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年內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督查12次,發現整改問題21起,下發限期整改通知書4份,堵塞了校園食品安全漏洞。聯合縣市場監管、公安、衛健等部門,全面檢查學校食堂環境衛生、從業人員健康狀況、索證索票制度落實、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管理、食品原料采購保管等情況,先后開展隱患排查整治5次。各實施學校壓實監管責任,嚴把進貨查驗、臺賬登記、儲存發放等環節,切實消除校園食品安全隱患,防范校園安全事故發生。同時,發揮學校家長委員會、膳食委員會作用,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家長代表檢查學校食品安全,聽取意見建議,提高服務質量。
突出“三個重點”,守牢人民群眾的“良心餐”
突出精細管理重點。始終將精細化貫穿于營養餐實施的全過程,不斷健全管理模式,形成了“六統一六閉環六強化”“四公開四抓四促進”的管理模式,“六統一”即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統一服務、統一價格、統一采購、統一結算;“六閉環”即形成了從“食材儲存、加工留樣,日常培訓、應急管理,資金結算、監管審計”閉環監管模式;“六強化”即強化食品安全、食品采購、資金安全、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監督檢查等環節;“四公開”即堅持公示學生人數、公開營養食譜、公示補助資金、公開舉報電話;“四抓四促進”即抓學習抓教育促進食品安全意識提高,抓培訓抓制度促進工作能力提高,抓管理抓落實促進安全順利實施,抓機制保障促工作水平提質,最終實現了學生人數、補助資金“雙精準”,食品質量、資金管理“雙安全”。
突出資金監管重點。嚴格遵循營養餐資金“專款專用、公開透明、及時結算、年度平衡”的原則,按學生實名制信息將資金預算撥付到學校,學校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各校根據季節特性與學生營養膳食結構,按需制訂每月每周食譜,公布核算價格,建立臺帳,單獨核算。堅持“三個一”“兩個自理”機制,即日清算、周審核、月結算,校長陪餐費用自理,校長陪餐費用自理,確保補助資金全額用于營養餐。縣委縣政府加強托底保障,縣財政按每生每日1.3元撥付加工費,保障食堂從業人員工資。縣教育局聯合審計部門,開展專項抽樣審計與內部審計,確保資金的規范使用。
突出食品安全重點。堅持把食品安全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層層簽訂工作責任書,全面夯實食品安全責任,形成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良好局面,確保食品安全不存盲區、不留漏洞。制定了《旬邑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等制度20多項。健全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和失責追究制,明確校(園)長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確保了食品安全落實到位、安排部署到位和過程監管到位。
打造“三個亮點”,守護中小學生的“幸福餐”
強化探索與研究,打造“科學化”供餐模式。堅持將營養計劃的實施與國家體質健康監測緊密結合,用好用活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數據,根據學生營養需求,面向“大多數”,關注“極少數”,科學制定食譜,確保菜品味美、營養搭配合理、安全衛生,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以“午餐”模式向學生供餐,每餐至少保證“兩菜一湯”,確保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同時定期更換菜譜,學生用餐實現了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強化管理與培訓,打造“專業化”從業隊伍。制定從業人員定期體驗培訓制度,要求所有從業人員必須做到“兩個一”,即每學期體檢1次、每季度培訓1次。建立“全覆蓋+全對象”食安培訓體系,重點突出對“三級五類”人員培訓,“三級”即縣級、片區、校級,“五類”即縣級負責人、片區負責人、校長、后勤管理、從業人員,不斷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范能力與水平。培訓內容側重與“政策方針、食品安全、應急處理、膳食均衡、烹飪技術”六大主題,通過舉辦培訓班、理論講座、典型案例分析、職業技能測試等方式進行,確保培訓效果。所有管理人員、從業人員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截止目前,共開展從業人員培訓20余期,覆蓋2000余人,著力打造一批專業化從業人員隊伍。
強化宣傳與教育,打造“人文化”餐飲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宣傳渠道,線上通過抖音、公眾號、視頻號、美篇等載體,宣傳營養餐相關政策文件,“線下”通過班會、家長會等形式,宣傳營養餐的重要意義。大力開展“食育”教育,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以“愛糧、惜糧、節糧”為主題,通過舉辦手抄報展、演講比賽、主題征文等形式,增強學生健康膳食、文明就餐、節約糧食等方面教育,促進學校科學管理膳食,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讓營養改善計劃惠及每個學生,惠及千萬家庭。(旬邑縣教育局 馬梁)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18 / 05月
14 / 04月
24 / 05月
08 / 06月
07 / 06月
17 / 05月
23 / 03月
08 / 01月
08 / 06月
18 / 05月
25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