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李莎老師來到岳廟辦北社小學這片充滿希望的鄉村教育熱土,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正式開啟了她的支教工作。經過多年一線的教育教學淬煉,她深知——她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心靈的引路人;不僅是課堂的耕耘者,更是鄉村教育的筑夢人。她將積極用行動詮釋新時代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照亮鄉村教育的未來之路,用自己的青春擔當與奉獻,在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敬業奉獻,堅守教育初心
來到北社小學,面對學校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的現實困境,她主動承擔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即使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她依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教學工作,用上好每一堂課詮釋作為一名支教老師的教育初心。為了讓鄉村孩子“享上”每一堂課,李莎老師查閱資料、回看視頻、了解學情,用心用情的精心打磨每一節課。結合鄉村學生特點,她創新設計“情景式”“游戲化”等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知識點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深受學生喜愛。
二、關愛學生,溫暖孩子心靈
她用愛心和耐心編織起守護學生成長的溫暖港灣,她始終堅信“教育是心與心的對話”。班上有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王宇涵,總是獨自坐在教室角落,課間時常偷偷抹淚。通過幾番深入家訪,李莎了解到王宇涵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她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與關愛。為此,李莎老師經常利用午休半小時,與王宇涵談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并在放學后主動留下孩子為她輔導功課,用有效陪的伴紓解孩子的內心孤獨;她還鼓勵王宇涵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讀書會、繪畫班,幫助她結識新朋友。漸漸地,王宇涵的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課堂上也開始主動舉手發言,學習成績穩步提高。看著孩子眼中閃爍的光芒,李莎老師深感欣慰,這正是教育人最美的模樣。
一年級學生吳云朵生活自理能力較弱,李莎老師用母親般的耐心與智慧,悉心呵護著孩子的成長。為了幫助云朵養成良好習慣,她設計了“小星星成長計劃”,從系鞋帶開始,一遍又一遍示范;并將整理書包、收拾課桌等日常行為轉化為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自立。
這樣的育人故事不勝枚舉。在她的班級里,沒有“差生”,只有各具特色的“小星星”;在她的教育理念中,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都擁有綻放光彩的權利。她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鄉村孩子的心靈;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每一個渴望成長的生命。
三、創新管理,打造優秀班集體
在班級管理方面,李莎老師開創性地構建了“三自一體”管理模式。她推行“班級公約自主制定、班級事務自主管理、班級活動自主組織”的民主化管理機制,設立“學習委員”“環保衛士”“文明使者”等多個特色崗位,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她還創新性地開展“班級成長樹”“星級評比墻”等可視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我管理意識。在她的精心培育下,班級凝聚力持續增強,已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班風,并連續獲得學校“優秀班集體”稱號。學生們以在她的班級為驕傲,她以孩子們的成長進步為動力,彼此成就,彼此向著心中的理想攜手前進。
四、創新示范,引領教師共同成長
針對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學習興趣不高等實際問題,她發起并參與了“鄉村小學趣味教學法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并在課堂上大膽嘗試“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通過將民間故事、鄉土游戲、生活場景等元素融入課堂教學,創新開設了“田間數學課”“民俗文化課”“鄉村探秘課”等特色課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課堂成效。平時,她積極與學校其他教師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教學心得,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為年輕教師進行指導。在李莎老師的帶動下,學校掀起了教學研討的熱潮,許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她用專業與熱忱,為鄉村學校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
“播種希望,振興鄉村”,李莎老師精心研磨每一節課、關愛班里每名學生、結合實際的教研改革。她用感人的育人故事、辛勤的汗水、無私的奉獻詮釋一個新時代教師的理想信念,為華陰的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默默的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30 / 10月
14 / 11月
21 / 09月
01 / 11月
11 / 09月
24 / 10月
18 / 11月
09 / 12月
18 / 05月
19 / 05月
08 / 06月
06 / 11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