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歐亞學院 “新工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歐亞學院也是陜西唯一獲批立項的民辦院校。
該課題由西安歐亞學院校長助理王艷主持,通識教育學院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申報,項目歷時3個多月在部屬高校、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理工專業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以及相關行業協(學)會擇優推薦的基礎上,經通訊評議及專家組評議等多項環節,終獲立項。
“新工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與構建,是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與信息工程學院在教學模式上的創新,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通識教育學院與信息工程學院合作,在保證實現原有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通識教育目標,如:教師在講授某知識點時,可以從哲學、歷史、社會學的維度進行多方位講解;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知識點對個人、社會及世界會帶來的影響;此外,還為學生提供不同方向的閱讀書目,使其從不同維度來學習某課程,注重通識教育的視野、能力、知識與專業教育的態度、技能等方面的相互融合。
其次,為了補充工科學生人文類課程不足的現象,通識教育學院為全校的工科學生還專門開設了《人文素養》課程。以彌補他們在知識結構上偏科的現象。這樣通過學生大學四年的持續訓練,使學生成為能夠受企業歡迎的新工科人才。
再者,為了提升對于“新工科”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實現,通識教育學院對于課程設計的流程進行規范,構思了“課程工廠”的思路,力求通識課程質量的提升:
該課題的目標在于,通過通識教育學院與信息工程學院聯合對新工科背景下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研究,重新明確工科人才培養中的通識目標,通過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的協同,搭建新工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并逐步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使學生不僅擁有工科學生的各項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工科學生懂得諸如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跨學科知識,能夠具備良好的溝通表達和團隊合作能力,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可以進行自我管理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成為具有積極心態和擁有堅毅精神的人。
據了解,除了“新工科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課題的構建,歐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自2012年成立以來,一直努力構建符合歐亞人才培養目標的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之路。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通識教育學院理清了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同時,為了實現歐亞各二級分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通識教育學院提出了基礎課程通識化及專業課程通識化的課程建設方案。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國家戰略的實現和新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型工科人才需求迫切。以新經濟、新產業為背景的“新工科”建設對高校的工科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養未來社會需要且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是當前需要迫切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未來,歐亞也將繼續鼓勵各分院及職能部門在跨學科、跨領域之間的融合與合作,產生更多更加優秀的創新理念及實踐成果,培養符合行業前沿發展需要的實踐性人才。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25 / 05月
07 / 06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