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柳”依依,妙手“編”成金。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號召,以青年之力助推非遺文化在鄉村振興浪潮中重煥光彩,2023年8月6日至8月12日,長安大學赴陜西榆林“非遺賦能新時代·實業振興古鄉村” 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在調研與實踐中深入了解非遺文化“三邊柳編技藝”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穿越時空,領略非遺魅力
實踐隊員前往三邊民俗文化園,探尋回顧三邊文化發展史。三邊民俗文化園坐落于鎮靖村寨子山腳下,擁有鎮靖古堡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與底蘊。實踐隊員重點參觀了最具特色的人工窯洞隧道,這條168米的隧道,全景式呈現了三邊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和鄉俗民貌。實踐隊員走進悠久而厚重的農耕文明,親身體驗陜北黃土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感受時代變遷,體會先輩艱辛。
隨后,實踐隊員走進靖邊縣文化館一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展館為實踐隊員們呈現了一幅幅靖邊非遺的文化畫卷,實踐隊員們重點了解了柳編的技藝特點。三邊柳編以其歷史悠久、經久耐用、美觀精致、樣式新穎、編法多樣等特點而聞名,各類編法都具有很高的研究意義,凸顯了陜北地域特色。實踐隊員們在近距離的觀賞與接觸中深深被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所打動。
參觀之余,實踐隊員也對靖邊民眾進行了有關三邊非遺的采訪,受訪者們飽含熱情地訴說著自己對非遺文化的所知與所想,讓實踐隊員更加堅定了傳承非遺文化的決心。
實踐隊員參觀三邊民俗文化園,深入了解三邊民俗及柳編技藝
探沙尋源,學習柳編技藝
實踐隊成員來到靖邊縣紅墩界林場,深入研究柳編技藝原材料——沙柳。林場負責人及業務場長帶領隊員們走進沙柳種植地,了解沙柳種植的生態環境、發展歷程和作用,以及沙柳作為柳編技藝的原材料種植時的注意事項等等。實踐隊成員運用所學知識與林場人員討論交流,收獲滿滿,受益頗多。也正是在調研柳編原材料沙柳的機遇下,實踐隊員了解了沙柳種植背后的治沙精神,這份治沙精神孕育出了枝葉茂密,根系繁大的沙柳,也成就了獨特的“三邊柳編技藝”。在談及治沙事業時,業務場長動情地說:“我們希望你們這代人能夠珍惜父輩們來之不易的治沙成果,接過父輩的責任,將這份治沙事業和這份治沙熱情連綿不絕地傳承下去。”
實踐隊員親身感受柳編魅力,在三邊柳編市級傳承人閆小紅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柳編技巧。隊員們一邊聆聽著閆老師講述柳編的歷史淵源,一邊動手學習編織技巧。閆老師耐心地示范每一個步驟,并提供個別輔導,讓隊員們感受到柳編的魅力和藝術魄力。在閆老師的引領下,隊員們逐漸掌握了編織不同形狀的基本技巧。他們用細細的柳條穿梭編織,在柳編的世界里尋求著樂趣和靈感。同時他們深感責任重大,決心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努力讓非遺在指尖煥發新的生機和光彩。
柳編傳承人向實踐隊員手把手示范編制技巧
傳承匠心,聞聽柳藝編韻
實踐隊員與三邊柳編市級傳承人閆小紅及其學徒賀東利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和討論。據老師們介紹,三邊柳編技藝多年來始終堅持純手工制作,注重環保和使用天然材料,技法極具特色,彰顯了傳承人的初心。今年,多位柳編傳承人在全國農民技能大賽總決賽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得益于靖邊縣委、縣政府和縣婦聯的重視,甘溝文化產業園成立了柳編傳習所,為當地婦女提供了就業機會。靖邊縣創編藝術品銷售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開展訂單式業務,為非遺扶貧增收創收做出了貢獻。
閆小紅與賀東利老師對實踐隊員的熱情關注表示肯定,并鼓勵青年們多關注傳統文化的發展,為三邊柳編注入新的活力,促進非遺的傳承發揚。
實踐隊員聽“三邊柳編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閆小紅老師講述她的非遺傳承故事
直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隊員來到三邊柳編產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寧條梁鎮西園則村,深入研究三邊柳編的傳承與產業化情況,并探究三邊柳編文化產業對于西園則村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西園則村村支書雷喜軍向實踐隊成員介紹了西園則村鄉村振興的各大集體經濟產業,包括梁鎮七十二坊、喬之夢家紡等等。實踐隊員們了解到,西園則村原是靖邊縣最窮的一個村,但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西園則村深挖歷史,結合“前進大隊”時期創辦柳編廠的經驗,引進山東杞柳,召集老藝人和省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吸納柳編會員,發展訂單式產業,構建起了“支部+集體合作社+群眾”的運營模式,創造了可觀的收入。
在雷喜軍書記的介紹下,實踐隊員們也深刻意識到,三邊柳編文化產業和其他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經濟的重要支柱,不僅保護了傳統文化,也帶動了西園則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村民的脫貧致富。
實踐隊員們表示希望發揮青年人的力量,為實現西園則村的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在村支書的支持和配合下,實踐隊員們與村支書一起進行了一場大學生助農直播。利用社交媒體的力量,實踐隊員用生動的畫面和詳細的介紹,向觀眾介紹了柳編文化產業在西園則村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并對其它村集體經濟的農產品進行直播售賣,鼓勵觀眾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這場直播總計獲贊近七萬,直播數據排名到達靖邊縣前20名,榆林市前30名,觀眾們紛紛表示對柳編文化產業和鄉村振興的關注和支持。實踐隊員們也表示會繼續努力,為柳編文化產業和西園則村的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實踐隊員協助村支書雷喜軍開展直播助農活動,躬行實踐,以行動促振興
實踐隊員們通過此次實踐深入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非遺文化是民族的瑰寶,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隊員們表示未來將繼續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弘揚非遺文化,振興三邊柳編產業,讓它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重煥光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注:凡注明“來源:XXX(非陜西教育信息網 snedunews.cn)”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53916702@qq.com】
必看
08 / 06月
08 / 06月
07 / 06月
09 / 06月
18 / 05月
25 / 04月
07 / 06月
25 / 05月
18 / 05月
07 / 06月
24 / 05月
19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